树的可视化以及家谱绘制的算法

一、前言

树的可视化意思就是将一颗树(数据结构的树)用图形展现出来。树的可视化有很多种用途,比如说很常见的组织结构图就是树的可视化的应用。家谱也可以算是一颗树,但是与树的可视化稍微不同的是,会有配偶这个角色,同时一个家谱可能并不是从一个根节点向下(可能存在某个家族向上追溯到某一代,之前的资料已经完全丢失了,那么这个家谱的起源应该是这一代人,而不是具体到某一个人)。

二、难点

在树的可视化过程中,难点就在于如何确定每一个节点的位置(X,Y),Y坐标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确定的,可以根据它在一颗树中的第几层来确定Y的值;X的值既受到同一层其他的节点位置的影响,同时也受到其子代位置的影响。因为其子代可能会和其兄弟节点的子代交叉。所以这篇文章主要讲解的是每个点的位置的计算。

家谱的绘制和树的可视化也有前言中的一些不同之处,因为也不能完全的将树的可视化算法生搬硬套。

下面我将一步步的讲解整个树的可视化算法的过程,以及如何将这个算法应用到家谱的绘制上,并给出具体的实现代码(因为是网页上有这个需求,所以代码是js写的)。算法的主要提出者是John Q. Walker II,这里有他对这个算法的相关讲解。POSITIONING NODES FOR GENERAL TREES

三、算法介绍

图1:
示意图

1、节点属性定义

var Node = function(key,image,description){
    this.key = key;
    this.parent = null;         //父辈
    this.offspring = null;      //指向最左边的子辈
    this.leftSibling = null;    //左兄弟
    this.rightSibling = null;   //右兄弟
    this.prelim = 0;            //x坐标的预定义
    this.modifier = 0;          //调整的大小
    this.level = 0;
    this.width = 60;            //每个节点的最终宽度,如果存在配偶这个宽度是会发生改变的
    this.height = 80;           
    this.nodeWidth = 60;        //每个节点的基本宽度,不会变
    this.nodeHeight = 80;
    this.x = 0;
    this.y = 0;
    this.spouses = [];
    this.image = image||"assets/post-photo.jpg";
    this.description = description || "";
};

这里首先介绍几个重要的属性:

parent,offspring,leftSibling,rightSibling:分别是当前节点的父节点指针、最左边的孩子节点的指针、左兄弟、右兄弟。以上图为例,M点的parent是N,offspring是H,leftSibling是G,rightSibling是null。

prelim:当前点的X的预定义位置。如同在难点中所说,X的位置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,所以需要多次计算。prelim只是预定义的位置,不是最终的位置。

modifier:调整值,不过这个调整值并不是说当前点的X还要调整多少,而是当前点的后代的X还要调整的大小。

level:当前点所处的层级。

width、height、nodeWidth、nodeHeight:这些参数用来表示节点的宽和高,width和nodeWidth的区别在于,nodeWidth是画出来的节点的宽度,是一个基本属性,不会改变,width则表示这个点最终会占用的宽度。在树的可视化算法中,只需要nodeWidth和nodeHeight,width和height是专门为家谱的绘制增加的。

x:当前点的X,如何确定X的大小呢?以M为例,M.X = M.prelim + N.modifier + O.modifier。

y:当前点的y,以M为例: M.y = M.level * (每层的间隔 + M.height);

spouses:这个是专门为家谱的绘制准备的。表示当前点的配偶,一个点的配偶可以有多个,所以使用数组。

2、算法的大概流程

算法大概可以划分为:

  • 1.倒序遍历整颗树,初次确定每个点的prelim和modifier。
  • 2.从最底层逐级向上检查是否存在交叉,如果存在交叉则调整(这一步和我参考的算法不同,它是从上向下检查,但是我在使用中发现,如果存在子树的子树交叉的情况,那么在高层做了调整之后,这里再做一次调整就可能出现再次重叠的情况,所以改用从底层向上检查)。
    (勘误:这个地方不对,应该还是从上向下遍历,这样从上方调整后,即使下方还有重叠,也可以再次检测并调整)
  • 3.最后确定根节点的位置

3、算法详细介绍

这里我们先定义几个常量:

SiblingSeparation = 4,   //兄弟节点之间的间隔
SubtreeSeparation = 6,   //子树之间的间隔
width = nodeWidth = 2   //节点的宽度

还是以图1所示的树为例,这里先做一遍倒序遍历,初步确定每一个节点的位置:

A:因为A的左节点是null,所以

A.prelim = 0;
A.modifier = 0;

B:

B.prelim = 0;
B.modifier = 0;

C:因为C有左节点B,所以C要在B的基础上做向右的偏移,偏移量为B的prelim加上B的宽度加上间隔大小(这个地方的处理和John Q. Walker II的算法不同,是为了家谱的显示做的更改)。所以

C.prelim = B.prelim + B.width + SiblingSeparation = 0 + 2 + 4 = 6;
C.modifier = 0;

D:因为D是B、C的父节点,同时是A的右兄弟,所以D的位置由A确定后,为了保证D应该在B和C中间,应该对B、C做调整,但是我们并不会再回头对B、C做处理,而是计算D的modifier,以此来表示D的后代需要调整的位置。并且D.modifer应该等于D.prelim – (B.prelim + C.prelim)/2。

D.prelim = A.prelim + A.width +  SiblingSeparation= 0 + 2 + 4 = 6;
D.modifier = D.prelim - (B.prelim + C.prelim) / 2 = 6 - (0 + 6) / 2 = 3;

E:因为E没有左兄弟,所以直接通过A、D来确定位置即可

E.prelim = (A.prelim + D.prelim) / 2 = (0 + 6) / 2  = 3;
E.modifier = 0;

F:

F.prelim = E.prelim + E.width + SiblingSeparation = 3 + 2 + 4 = 9;
F.modifier = 0;

G:

G.prelim = 0;
G.modifier = 0;

H:

H.prelim = 0;
H.modifier = 0;

I:

I.prelim = H.prelim + H.width + SiblingSeparation = 0 + 2 + 4 = 6;
I.modifier = 0;

J:

J.prelim = I.prelim + I.width + SiblingSeparation = 6 + 2 + 4 = 12;
J.modifier = 0;

K:

K.prelim = J.prelim + J.width + SiblingSeparation = 12 + 2 + 4 = 18;
K.modifier = 0;

L:

L.prelim = K.prelim + k.width + SiblingSeparation = 18 + 2 + 4 = 24;
L.modifier = 0;

M:

M.prelim = G.prelim + G.width + SiblingSeparation = 6;
M.modifer = M.prelim - (H.prelim + L.prelim) / 2 = -6;

N:

N.prelim = F.prelim + F.width + SiblingSeparation = 9 + 2 + 4 = 15;
N.modifier = N.prelim - (G.prelim + M.prelim) / 2 =  12;

走到这里我们就不再向上走了,因为根节点的位置肯定是有E和N来最终确定。所以这个时候应该来调整整颗树,检查是否存在节点位置重叠的情况。检查是否重叠是一个递归,所以使用递归检查会降低很多复杂度。但是这里我们走一遍过程,并非是严格按照代码执行过程。

我们先检查最底层,也就是这颗树的第4层:
检查C和H是否有重叠(当然是最右和最左做对比了):
C.X = D.modifier + E.modifier + C.prelim = 3 + 0 + 6 = 9;
H.X = M.modifier + N.modifier + H.prelim = -6 + 12 + 0 = 6;

所以H在C的左边3处,显然是重叠了的。所以需要将H所在的子树全部向右移offset = SubtreeSeparation - (H.X-C.X) = 9;我们一直向上找,直到C和H的祖先是兄弟时,也就是E和N,修改N.prelim、N.modifier就代表将N和其子树全体右移。

N.prelim = N.prelim + offset = 15 + 9 = 24;
N.modifier = N.modifier + offset = 12 + 9 = 21;

这时候E和N之间距离变得更大了,但是E和F的距离与F和N的距离是不同的,为了让树显示的好看一点

F.prelim = F.prelim + offset / 2 = 9 + 9 / 2 = 13.5;

F的子树也应该调整一下(虽然这里并没有)

F.modifier = F.modifier + offset / 2 = 0 + 9 / 2 = 4.5;

我们再往上看,发现已经没有重叠的了。

这时候确定根节点O的位置

O.prelim = (E.prelim + N.prelim) / 2 = (3 + 24) / 2 = 13.5;
O.modifier = 0;

四、如何将树的可视化算法应该到家谱的绘制上。

在之前已经介绍过家谱和树的结构有稍许不同,所以我们尽量将家谱做一些处理,使其变成标准的树结构。

  • 1.配偶问题。
    将某个节点的配偶不当成一个节点看待,而是这个节点的一部分,所以我们只需在有配偶的时候改变节点的width就可以了。
  • 2.不只一个根节点的问题
    既然有不只一个根节点存在,那么我们就自己定义一个虚拟的节点作为根节点,将第一层所有的点的parent都指向这个根节点即可。这样就是一个非常标准的树结构了。

五、源代码

源代码放在了github上,地址为https://github.com/joyme123/candraw

《树的可视化以及家谱绘制的算法》上有6条评论

    1. 谢谢你的回复,这篇文章时间过去太久了,所以不是很能记得清具体的细节。你的说法可能是对的

      这个算法有实际应用到几千个节点的树形图中的,modifier的计算方法我印象中是没有问题的,但是重叠的检测有一些问题。

      这篇文章只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思路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